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以「減重」字眼取代「減肥」,是因為較順耳、討喜?或者是因為對於「瘦」的審美觀所致?多數人其實並不肥,但卻想要瘦得宛如紙片人!
也許兩者都是,然而無論是什麼、不分男女老少,這場與體重數字的拔河賽,該是永遠沒有停歇的一天,而且原因除了「美」更可能是與健康息息相關。
瘦儼然不只是一種美的追尋更是對自己健康的在乎。
精選內容
Toggle瘦瘦針減肥成效卓著,6-8週可減輕15%
讓人趨之若鶩的「瘦瘦針」(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其實前身GLP-1是用於治療糖尿病!由丹麥製藥大廠頭諾和諾德公司於2012年研發,經5年後獲准上市治療第二型糖尿病,透過刺激胰島素產生作用,進而降低血糖指數、減緩食物被胃消化速度,因而能夠長時間感到飽足感,自動降低食欲。
也因為醫生發現使用的糖尿病患者體重減輕,促使藥廠動念進行臨床實驗,意外發現,GLP-1確實能讓人在短短數週數月快速減輕體重約15%!於是另行生產高劑量的司美格魯肽「諾和盈」(Wegovy),用於治療肥胖症(也就是現在我們熟悉的瘦瘦針),每週注射一次,可自行在家注射,通常6-8週就能看到成效!
只是如果不使用合成藥劑而是透過食物模擬它所產生的副作用,是否也能產生同樣的效果?BBC近期一則報導以前段時間社交媒體流傳可在2個月內減掉18-20公斤的Oatzempic飲料為題,邀訪專家學者提出看法。
Oatzempic飲料,2月內可減輕18-20公斤
Oatzempic以一杯水、半顆檸檬加入半杯燕麥和少許肉桂調製而成;它和瘦瘦針具有相近的效果,都能在食用(注射)後在體內生成激素「GLP-1」,可提高血液中的胰島素、減少肝糖生成、減緩消化速度進而降低食欲。
華盛頓大學胃腸科學家兼臨床副教授克里斯·達曼表示,GLP-1激素是主導人體代謝的主要調節器,過程非常微妙而且涉及許多不同的激素。至於是否能透過飲食模仿GLP-1?關鍵是纖維和多酚。
美國維吉尼亞州住院醫師兼營養作家瑪麗·斯科則道,纖維是腸道數萬個細菌的首選食物!當我們食用富含纖維和多酚的食物,腸道微生物群會將其轉化成短鏈脂肪酸,刺激GLP-1的產生,而不飽和脂肪也有相同效能。而富含多酚食物則透過本身的苦味觸發味覺,向腸道發送信號,產生包括GLP-1在內的消化激素。
她更強調,除了吃什麼很重要,吃的順序也是,一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先吃高蛋白再吃碳水」相較「先吃碳水再吃其他」更能提高體內GLP-1含量,儘管具體成因不明但卻是科學實證。進食時間也能影響GLP-1!研究發現,早晚吃同樣的食物,早上所產生的GLP-1量高於晚上。
瘦瘦針類的合成藥物仍有許多尚待瞭解之處
而無論是瘦瘦針或是其他減肥藥都是透過身體的飽足感機制原理達到成效,不過現代食物過度加工卻大幅毀壞GLP-1的生成!至於究竟是使用合成藥物還是攝取天然食材能在體內產生更多GLP-1?
達曼認為「因人而異」,有人可透過均衡飲食、積極的生活方式減重,但也有些人需要仰靠GLP-1幫助。前者除了高強的意志力之外,也因為這些健康的食物真能讓他們感覺飽足感,而後者身體或者食欲已經遭不健康的食物(過度加工)破壞,因而需要透過藥物借力使力。
不過,他說原本就為了健康推崇食用天然、不過度加工的食物,卻因為想要減重而成為人人熱衷的飲食方式,似乎有那麼點諷刺。
至於合成藥物是否對身體造成危害?達曼表示,可合法上市販售,必然經過檢驗確認是安全的,但嚴格說來,對人類而言還是存在許多不瞭解之處。
預估2035年全球肥胖人口數將高達19億
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醫學、神經科學、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教授加里施瓦茨則持樂觀態度,認為這類減肥藥物也敲開一個新研究領域,讓人們有機會可以更深入探索如何治療肥胖症。尤其肥胖已成常態,根據世界肥胖聯盟估計,2035年全球肥胖人口數將會達到19億人,簡言之,約每4人就有1人有肥胖問題。
儘管造成肥胖的原因龐雜,然而研究人員認為飲食環境和現代生活是最最大肇因,高糖高脂肪的過度加工食物會促使大腦獎勵系統釋放大量多巴胺,產生更大的愉悅感,因而讓人越吃越多。但最新研究數據也發現,合成藥物除了可降低人們對美味食物的欲望,而噁心、腸胃道不適等副作用也讓人對食物興趣缺缺。
專家學者認為,這些發現也讓我們明白,可利用某些機制限制腦袋的獎勵系統,進而避免暴飲暴食所產生的愉悅,找到恢復健康飲食的方式,無須再依賴合成藥物;研究人員可透過觀察飲食、減肥和恢復過程中大腦的活動和行為,分析有哪些飲食和運動可造成類似的效果。
照護身體需聰明心智,不仰賴藥物才最合適
這似乎是一種頗激勵人心的結論,只是無論是為了健康還是擁有美好體態而與體重數字抗衡,過激都是必須注意的關鍵!如果使用合成藥物,請務必與專業醫師討論;若食用天然健康食材,也別一昧相信社群媒體流傳的各種「偏方」,處於醫學科技昌明的現代,我們無須成為神農氏嚐百草,畢竟身體一旦受損就難以完好如初,只能降低或減緩傷害的程度。
照護身體更需要聰明的心智,能不仰賴藥物才是最合適的方式,食用天然食物更能貼近身體所需。這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