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木作?或者更簡單一些,喜歡木製品?無論是家具還是生活用品?還是只要能以木頭為原料的統統都是首選?
那麼就非常適合參加2025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不離不棄」蟾蜍山木工隊活動,內容涵蓋成果展、講座還有木義診。
精選內容
Toggle木製家具並無「大礙」卻淪落入資源回收車
★示意圖,非活動照片
「蟾蜍山木工隊」由陳治旭老師帶領,成立迄今已堂堂邁入第五年,老師透過實作與教學推廣家具修復與再生的可能。許多木製家具並無「大礙」,通常可能只是缺了顆螺絲或微微裂開甚至只是有了難看的刮傷……卻淪落等待資源回收車的命運。其實如果好好修繕,可能還可以使用、陪伴我們更長的時間。
對陳老師而言,這不單單只是修繕的問題而是重新尊重、理解物品的價值!因此,無論是老家具的修繕還是展現新創意,老師和學員們都透過實際手作,賦予木製品新的生命、藉此重新思考「物品與生活」的關係。
講座「木工隊師生對談_動手之後:從木工看生活的可能」將邀請木工隊老師和學員進行對談,分享彼此在木作過程中的感悟和收穫、挑戰,讓大家可以由木工角度重新發現生活的種種可能性!
至於木義診?簡言之就是幫各種各樣的木製品「看病」。無論是搖搖晃晃的椅子、鬆脫的木盒還是斷了腳的木玩具?(是不是讓你想起童話故事《勇敢的小錫兵》?)統統可以帶到「木義診」看看是否可以修復。
小試身手,使用回收料製作「木質開瓶器」
有點歲數的人多少較為惜情,總是有許多舊物捨不得丟棄,這也是有不少人無論如何都無法順利「斷捨離」的原因,尤其有深深的感悟:現代人太習慣東西壞了就丟,除了換新的可能比修復更便宜之外,也因為即便想修,恐怕也找不到人、不知送往何處。
負責木義診的達人都是歷經16堂蟾蜍山木工隊木工培訓課程結業志工,一路從材料再生再到木品修繕,逐件逐堂累積經驗和手感,不但可協助義診更同步舉辦成果展和講座,帶大家一起體驗、感受他們如何運用所學的木作技術,實踐回饋社區的行動力!
不過木義診僅提供基本的維修服務,如果木品嚴重毀損,恐怕無法當日協助修繕,有需求的朋友可先將想義診的木品拍照,email至chenerictw@gmail.com,免得白跑一趟!
如果想要小試身手,那麼也可報名參加「木工工作坊」活動——使用回收料製作「木質開瓶器」!開瓶器也能是木製嗎?不會毀損、斷裂?而且還是使用回收材料製作!光是想像就讓人馬上想報名參加,親手為自己製作一個。
走一趟蟾蜍山煥民新村,拂滿一身舊時代風華
圖說|蟾蜍山煥民新村
圖片出處|臺北市政府, Attributio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39862794
無論是否是木料迷,趁著假期走一趟蟾蜍山煥民新村,除了觀賞木製品樸實溫暖之美也能一探大自然的美景;11月也有戶外導覽活動「走進.走近.蟾蜍山」,在煥民志工的引導下,一起漫步蟾蜍山小徑,齊齊走入時光隧道,一探復刻重現的清代瑠公圳,在潺潺流水聲中遙想早年灌溉渠道的風景,再走往日治時期農業試驗所、顯見的紅磚宿舍,再彎入空軍眷村的庭院,傾聽那迴盪的朗朗的喧嘩笑語……
舊時代的風華、風土人情,就這樣迎風拂滿一身,好不溫馨!
一場東北風、多日的颱風雨,終於讓人真正感受的秋的涼意,而冬也可能轉眼間就滲入心坎裡,在這樣微涼乍寒的日子裡,在木品、大自然中,一起走入蟾蜍山煥民新村重新梳理那顆因為工作因為繁瑣雜物而紊亂的一顆心!
更多活動訊息,請參見「蟾蜍山煥民新村」官網「展演活動」,GO!https://huanminvillage.taipei/event/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