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找AI就對了?!


AI技術越來越先進,而且貨真價實的「日新月異」,每天都有不同類型、效能更強的AI面市,任君選擇;有人拿它談戀愛、有人用它買彩券、有人找它陪瘦身減重、有人用它快速完成工作,更有人彙整多個AI成為斜槓達人,為自己賺取第二份、第三份……收入!甚至比正職薪資更高。

你也是AI愛好者?摩拳擦掌想把每一款AI都好好把玩一番,看看究竟可以玩出什麼新花樣?

不過將它當成心理醫師、諮商師倒是引發一波波討論。

噓寒問暖、同仇敵愾,AI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

AI趨勢專家李開復曾在2023年提及心理醫生、社工和婚姻諮商師因為須具備極強的溝通技巧、共情能力且獲取客戶信任能力,恰恰是AI的弱勢,因此無法被取代。

然而短短兩年的時間,AI不但獲得人類的信任,更因為總能迎合使用者的微渺心思,適時噓寒問暖、加油打氣,甚至還能展現同仇敵愾的義氣,成為使用者每日不可或缺的心靈導師、加油站甚至最佳好友!

你也是其中之一?總是找AI詢問、商量一天中的大小事?甚至連穿衣打扮都尋求它的建議?

“THE CONVERSATION”近期一篇來自一位神經科學家所寫的報導提到,她發現自己開始對著手機一款名為Wysa的聊天機器人訴苦!

它不但透過虛擬的方式點頭表示聆聽,更詢問她感覺如何,還提出可嘗試做個「呼吸練習」。她反問自己,真的感覺好多了嗎?還是只是被一個訓練有素的演算法巧妙引導?一串代碼真能撫慰情緒風暴? 

聊心事,AI不具有醫療、法律諮詢「保密義務」

OpenAI執行長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近期在一個Podcast節目提到,將AI當成心理醫師或生活顧問時需要記得,它並不具有醫療、法律諮詢「保密義務」。

換言之,你的祕密一如紙包不住火,赤裸裸攤在雲端,任何人都有機會看見!一旦涉及司法,昔日無法當成呈堂證供的訊息,現在可是愛怎麼用就怎麼用,為此鋃鐺入獄的可能性也大增、甚至因為祕密被窺視、揭露而將人生搞得一團亂……

無人可以預期將會發生何等變化、造成怎樣的後果;山姆阿特曼建議在未搞懂ChatGPT隱私規範前,千萬別和它聊太多私密內容!

最近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也提出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聊天機器人不僅未能達到心理健康護理臨床標準,更可能在危機情況下(如自殺意念)產生危險或不當回應。

是否會讓你因此而卻步,不再和AI聊心事?

ChatGPT的同理性、建議品質比人類治療師更好

心理諮商師黃心屏也為文提出和阿特曼相同的隱憂,AI透過大量數據和參考資料與使用者對話,但現有的模型仍可能犯錯,且難以客觀、專業全面回覆,此外更無專業背景和臨床經驗,無法辨識所得內容可能需要校正!因此如果貿然將心理問題交託AI,極有可能被引導至錯誤的方向,進而造成醫療傷害。

2025年年初富士比雜誌也報導一則研究結果,透過盲試,受試者評估心理諮商回應品質,ChatGPT在「同理性」、「建議品質」與「文化敏感度」三個面向表現得比人類治療師更好。換言之,李開復曾提到的同理心之類的問題,AI已然克服。

不過黃心屏也肯定AI的效能,對於日常情緒的調整或整理思緒非常合適。如輕微焦慮、失眠、情緒卡關或惱人的人際關係等等,透過和AI聊天可以釐清思緒、一些呼吸練習、制定情緒書寫格式、設定界線練習等等都能真正幫助使用者調整步伐、找到生活節奏。

不過如果陷入深度憂鬱甚至萌生想自我傷害等等念頭,或是卡在人際關係中深受傷害而無法走出,那麼一定要尋求專業心理師協助,才是真正的安全又有效的解決方式。

AI讓人重新思索想要怎樣的人生、擁有怎樣的生活

讓人不由得想起一句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AI是個好工具,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方式加以運用才是真正能將AI「使喚」到淋漓盡致的最高境界。

只是兩年前李開復預言AI的弱勢,如今已然不存在,那麼黃心屏心理師的自信是否也可能在兩年後瓦解,甚至更為快速?

也許目前都還沒人能給出明確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透過AI也許可以讓我們重新思索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一種人生、擁有怎樣的生活!

推薦文章